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糊口的必須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茶葉從發明到利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歡迎,除了可作為飲料被人們飲用外,還由于它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三國時代,諸葛亮帶兵出生入死。
一次,兵至云南勵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諸諸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不錯了。 
直到面前,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10二毒,得親而解之”。
據考證: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于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因為服用茶葉而得救。
這固然是傳說,帶有顯著的夸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面前《百聲巨匠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八0六年到公元八二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本土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本土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于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并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輝煌獨特的茶文化。 |